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

2017年10月13日 15:09 胡靖 点击:[]

 

2017105-7日,我院教师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生一行前往井冈山革命老区,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1927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以宁冈县为中心,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此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10月到19302月为止,共计两年零四个月,时间虽不长,但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尤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    

忆往昔,岁月峥嵘。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的井冈山时期,艰苦卓绝,物资何其匮乏,毛主席却将新领的棉衣赠予贫农御寒,自己只穿两层单衣;朱总司令与战士们一同挑柴担米,朱德的扁担至今被人铭记。井冈山光辉的斗争实践,生动诠释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这就是井冈山的红土地和革命先烈的鲜血所凝炼、所铸造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

           

5日下午,培训班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现场学习党的早期奋斗史、永远牢记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与政治责任。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系统、全面地记录了中国工农革命军从19279月直至1930年期间的整个过程。这是一幅完整表现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长卷。行走于馆内,目睹着井冈山从一块默默无闻的土地发展成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根据地,感受着这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故事,我们的步履也变得沉重而缓慢。

 

               

紧接着,培训班一行来到茨坪毛泽东旧居群,现场教学。从192710月至19291月,毛泽东同志常在这房屋的右后间居住和工作。1928116日,毛泽东在这里主持召开了中共湘赣边界特委扩大会议,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重新组织了井冈山根据地内党的最高领导机关——井冈山前委。在这里,毛泽东代表井冈山前委起草了《井冈山前委对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从理论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崭新思想。        

        6日上午,培训班前往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学习、吊唁。吊唁大厅四周墙面嵌刻的是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壮烈牺牲的烈士英名录。这是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周边七个县市范围的烈士名录,共有15744位。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壮烈牺牲的烈士共有近5万名,厅中有一块汉白玉的无字碑安放在正上方,这是对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牺牲,却没有能留下姓名烈士立的一块无名碑,以示人们对无名先烈的深切怀念。  

随后,培训班一行来到毛泽东同志旧居茅坪八角楼,现场教学。      

1928105日,毛泽东在茅坪八角楼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文中写道: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不但没有疑义,而且必然地要作为取得全国政权的许多力量中间的一个力量。……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既有革命实践的伟大创新,又有理论上的伟大创新。他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雄文,就构架出了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伟大道路的基本思想,堪称毛泽东思想的基石

     

   

        6日下午,培训班一行参观了黄洋界保卫战原址。1928830日,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当时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退了敌人四个团的进攻,保卫了井冈山。

       

                7日上午,参观大井毛泽东旧居,现场教学    

   

这次井冈山党性教育虽然只有短暂的三天时间,却让我们受益匪浅。专题教学,听学者传教,了解井冈岁月的斗争历史;现场教学,重温入党誓词,感受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场景教学,观实景演出,再现井冈时期的峥嵘岁月;体验教学,重走红军路,寻找无私无畏的红色足迹。回顾革命斗争的历史,使我们大家的心灵接受洗礼,情感受到震撼,党性得到锻炼。在艰难困苦的年代,我们的党始终坚守井冈山精神,开辟了中国革命的崭新道路,书写了跨世纪的辉煌篇章。我们要将此次井冈山党性教育所汲取到的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当中,勤于思考、努力学习,弘扬井冈山革命精神,做创先争优的楷模,以优异的成绩、扎实的作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我们一行中有一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宾先举老师。宾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的奋斗在教师一线岗位上,爱岗敬业,严谨治教。井冈山路盘旋陡峭,花甲之年且身体多有不便的宾老师,却依然坚持与我们年轻人一道上山下山接受教育。回长沙后,赋诗一首:    

上井冈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宾先举    

               上井冈,    

               镰刀铁锤守黄洋。    

               守黄洋,    

               烟锁叠峦,    

               血染残阳。    

               秋风萧瑟旌旗扬,    

               青山着果早泛黄。    

               早泛黄,    

               敬问朱毛,    

               可嗅沁香?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专题学习《矛盾论》《实践论》
下一条:关于学习《榜样》专题节目的通知

关闭

地址:湖南中医药大学含浦校区三号教学楼9楼    电话:0731-88458737    邮编:410208

版权所有 ©湖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技术支持:恒远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