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晖 陈炟:新时代新型智库建设的根本遵循

2023年06月14日 13:18 李晖 陈炟 点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并提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些重要论述为提升新时代新型智库建设以及提高科学咨政服务能力提供了根本遵循。回顾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每一步前进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精髓,也是包括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在内的各项工作必须把握好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坚持好和运用好的立场观点方法。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所系,新型智库建设要树立为人民做研究的理念,搞好调查研究,以人民实践作为决策最终的检验标准,为国家政策措施完善积累经验,推动顶层谋划和群众意愿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型智库要围绕人民的期盼,加强关键问题的调查研究,摸清短板弱项,以建言献策更加符合民意、更加科学有效、更加充满温度为追求,力争将更多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举措。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中国特色”是党中央对新型智库建设提出的重要要求。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既要充分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更要立足中国国情,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立场,回答中国问题,构建中国话语。智库要坚守初心使命,致力于通过中国问题促进中国发展;瞄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国防外交与治党治国治军的重难点问题,精确寻因与精准献策;坚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推动智库专业与协同发展,打造以官方智库为核心、高校智库和民间智库双轮驱动、多种类型智库共同发展的“一核—双轮—多元”格局;摆脱西方范式束缚,创新话语体系,打破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应用、政治与学术间的话语藩篱,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智库话语体系。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即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撑。“创新”就是要把握“新型”的要求。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之“新”关键在于理论理念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理论理念创新,一是要致力于服务政府决策,推动实际工作。二是总结新特点、新规律,凝练新概念、新理念,转化为对策研究的范式。体制机制创新,一是要内部体制机制创新,包括重大课题选题机制、科研组织机制、科研评估机制等。二是从宏观层面健全制度保障体系,包括健全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重大决策意见征集制度、政策评估制度、政府购买决策咨询服务制度、舆论引导机制等。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着眼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新型智库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体现服务政府公共决策的职责功能,要牢固树立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适应时代所需、满足国家所求、回应人民所愿。因此,新型智库必须紧紧围绕新时代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研究回答党中央国务院关注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研究、政策解读、公共决策咨询、决策方案评估等,提出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过程中贯彻系统观念应从内外两方面入手。就内部而言,中国智库按其隶属关系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官方智库、半官方智库、高校智库、民间智库,要以大系统观引导不同类型智库协同发展。一方面,要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以官方智库为引领,统筹不同类型智库资源,凝聚工作合力,实现整体效能最大化。另一方面,深入探究不同类型智库个体差异,取长补短,支持不同智库个性化发展、成为自有领域权威,实现各美其美。就外部而言,要完善优化智库与外部社会主体间的对接机制,畅通智库“输入—生产—输出”的渠道,包括智库同政府、学界、媒体、公众多元主体的良好互动合作,搭建多维有机的供需对接网络,覆盖成果生成全过程,保证智力输入、信息获取、外在支持、成果转化、成果生成,同时反哺智库,提升智库影响力。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拓展世界眼光,担当大国智库责任,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在开展国际研究的过程中,智库要坚持国家利益的主体性、研究对象的战略性、信息研判的即时性、研究手段的开放性。强化国际化理念,实行业务国际化,组建全球和地区性智库网络等;完善国际研究架构体系,实现智库“引进来”与“走出去”;开展国际合作和公共外交,主动做好释疑解惑增信工作,进行有针对性、世界性和艺术性的中国话语传播。重视提升参与全球性议题研究尤其是主动设置议题的能力,提升中国智库国际话语权,争取常态性地向世界输出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中医药大学基地)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3年06月01日 第A03版:A03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skgz/bwyc/202306/t20230601_5641869.shtml



上一条:黄汀:文化认同视域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价值、生成与进路
下一条:张强军:“大思政课”的出场逻辑、比较优势与实践要求

关闭

地址:湖南中医药大学含浦校区三号教学楼9楼    电话:0731-88458737    邮编:410208

版权所有 ©湖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技术支持:恒远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