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下午,湖南省开放式课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第四期在湖南中医药大学三号教学楼3417教室进行。本期活动由武汉大学刘水静副教授担任主讲,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学院原院长刘新春教授担任点评专家。
刘水静老师讲授的主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他从背景(现代化及价值之争)、意涵(中国价值的文化基因)、展望(坚定我们的价值自信)三个方面,深度解析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态势;阐释他对西方文化传统的“国强必霸”与中华文化传统的“自胜者强”的独特理解;强调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必须坚持有中华文明鲜明标识的价值观作引领;援引孔子、孟子、程颢、谢良佐、王阳明等思想家对仁爱内涵的深刻表达,以及民本思想中的君权民授说、民本思想中的权力制约观、民本思想中的人民主体论等引导学生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渊源,感受其重要性及深层魅力;结合唐太宗的“皇帝菩萨戒弟子”与佛教中国化、康德提出的“铁的规律”与开封犹太人等富有说服力、支撑力的案例,强调今天的我们要做到承扬与吐纳,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开辟文明新篇。
授课结束后,听课教师们认为刘水静老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解读得非常有深度、有厚度、有广度,进行了国际国内比较,打通中西,进行了有效互动调动思考;台风干净利落气场足,语言流畅亲和力强。可谓“妥妥的金课”。大家纷纷表示听了他的这堂示范课,受益良多,今后在这一章的教学中会更有底气。一位邵阳职院的女教师用三个“深”(理论深厚、立意深远、影响深刻)评价刘教授的课,用三个“升”(提升文化底蕴、提升逻辑及学理性、提升课堂把握能力)表达了对自己今后教学的启示。
点评专家刘新春教授用五个“非常”总结点评:刘水静老师的选题非常新、话语体系非常活、学问非常深、眼界非常广,他带来的是一堂“非常之课”;同时认为刘水静老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材料,提供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有效蓝本。他的这堂课有普通话、文言文、英语表达、哲学概念、逻辑符号等丰富元素,也有古希腊思辩与中华原典、中与西、古与今、领袖与大众、武汉与纽约、习近平总书记与特朗普总统等鲜明对比。他认为,此次活动邀请到外省专家,在之前三次种创新的基础上,使得开放式课堂走出了三湘四水,实现了重大工作有重大突破。他借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的“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中的“非常”高赞刘水静老师身为八零后,是思政界新锐人才,是一位“非常之人”,同时勉励在座的思政课教师向其学习,主动实现“由一个教书匠向研究者的华丽转身”。
本次开放式课堂进行了第二次在线直播,实现了827次观看。
[主讲人简介]
刘水静,男,1984年9月生,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后,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思想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近代国人文化自信心态的百年流变及启示研究”等多项,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多项。近年来围绕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和教学改革等问题独著、合著、参编著作十余部,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中国教育报(理论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教学与研究》等重要报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多篇成果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获武汉大学优秀教研论文一等奖。
|
湖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叶利军教授讲话 |
|
开放式课堂 |
|
刘新春教授点评 |
|
刘静水教授讲课 |